電競酒店的前身是什么?你可能會說是網咖,畢竟網吧過渡到網咖了,接下來的上網體驗升級,不就是電競酒店嗎?錯了,是“秘密基地”,是“賽博版迪士尼樂園”。而過去吃完飯去上網的消費習慣也在一種新興的融合場所成功沿襲,它就是電競酒店。
一開始的電競酒店只是簡簡單單給旅館配上幾臺中高配置電腦,給人一個網吧的替代品,或是讓需要用高配電腦的出差人士居住。
可很快這一套就不夠了,這么一種說新不新,說舊不舊的東西,要吸引資本下場,當然得把概念炒起來。于是,電競酒店的變異之路鋪開。
這個方向,是讓它面朝中高端的年輕消費群體。于是,一部分電競酒店變得越來越高上大。起初,它們還是只在設備上動手腳,給你幾臺看起來像是渦輪發(fā)動機的主機箱,配上空間躍遷引擎般的散熱器。
但這太low了,對于一個concept來說根本不夠。壓力之下,電競酒店開始跑偏,它們把自己定成了“富有科技和未來感”的概念酒店,因為游戲里經常出現(xiàn)科幻題材。
現(xiàn)在,走進這些酒店,一時間還以為穿梭進了《創(chuàng)戰(zhàn)紀》。在這種風潮下,高端電競酒店看起來一個比一個像時空機器,在這個VR技術不夠發(fā)達的時代,電競酒店成了游戲沉浸式套餐中的甜品。
然而資本永不眠,這種級別還不夠,這不是他們想要的futurism。在這種思維下,太空艙電競酒店誕生。
太空艙酒店其實就是日本膠囊酒店的變體,其出現(xiàn)說是為了“節(jié)約空間”,實際上更重要的目的是販賣概念。這種思維同電競酒店不謀而合,所以兩者自然被結合,并加上了一種嚴肅解釋:這是為了讓開黑的人在休息時能有更多隱私,畢竟游戲伙伴之間不一定有多熟。